当前位置:首页 -> 招商引资 -> 投资方向 ->投资方向信息
榆林高新区:创新发展的“领跑者”
来源:榆林高新区     发布时间:2016年03月24日   字号[ ]  浏览:

    “十二五”期间,是榆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历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。五年中,高新区观大势、抓机遇、克难题、促发展,按照“产业立区、新城兴区、科技强区、人才建区”的工作思路,全面加快“二次创业”步伐,各领域进步明显、成绩突出,实现了建区以来第二次腾飞跨越——

    当创新发展的领跑者

    春回大地,万物复苏。阳春三月,走进榆林高新区,汽车穿梭在笔直宽阔的马路上,道路两旁的柳树已抽出嫩芽;优美静谧的校园里回荡着琅琅读书声;环境清幽的居民小区中,人们使用健身器材锻炼着身体;干净整洁的医院内,患者有条不紊地寻医问诊……一派蓬勃发展的景象。

2015年末,园区实现营业总收入560亿元、地区生产总值264亿元、工业总产值340亿元、工业增加值180亿元。五年来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30亿元、财政总收入129亿元、地方财政收入24亿元,在“十一五”的基础上翻了一番,成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排头兵。

    成功晋升国家级——引领带动榆横一体化建设

    30岁的吴利是横山人,自小在榆林长大,大学毕业后在北京就业定居。3月20日,她从北京回乡探亲,驱车行驶到高新区时,她脸上露出了欣喜和惊叹的表情,“由于工作繁忙,我好几年都没有回榆林了,这次回家发现故乡的变化可真大啊!尤其是高新区,多年前,这里还很冷清,房子少,住的人也少,总觉得这里离城远,位置偏僻。如今可是大不一样了,高楼林立,车流如织,尤其是横山和榆林的分界几乎看不出来。”

    2012年8月,国务院正式批复榆林高新区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区。高新区升格成功后,项目、资金、科技、人才的聚集作用越来越突出,在产业发展、城市建设和科技创新等方面投入巨大。高新区抓住榆林建设国家级能化基地的政策机遇,以及全国、全省、全市经济升级转型的历史机遇,着力完成国家级高新区创建工作,对榆横一体化建设起到了很好的引领带动作用。

    高新区不断加快载体建设。2014年,启动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器试行工作,将管委会副楼5至8层作为孵化器试点载体,先后引进榆林煤炭交易中心、北斗群星智能科技、榆林智能通电子三家高新技术企业入驻。同时,还在试点基础上,积极筛选相关符合条件的企业入驻,不断增加入孵企业数量。

同时,高新区积极鼓励中小企业上市。为缓解高新区内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,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,帮助优秀中小企业上市融资,促进创新型、创业型、成长型中小企业快速发展,高新区举办了两次区内企业改制上市、股权融资及新三板挂牌操作企业家培训活动,邀请国内知名的专家教授、企业领导进行辅导,起到很好的作用。目前,高新区内已有2家公司启动上市工作。

    此外,高新区全面启动了榆林煤化工产业升级技术研发中心。该机构已经批准注册,研发中心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主任负责制,理事会由高新区管委会、榆林市科技局、榆林学院、榆林职业技术学院、榆林市能源集团公司、榆林市能投集团公司派员组成,主要目的是为了整合多方面的科技力量,解决区域煤化工升级转型遇到的技术难题,突破瓶颈难题,实现关键技术产业化,全面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。

    发展园区经济——产业规模和科技含量居全市前列

    “十二五”以来,高新区将产业项目建设作为推动园区经济发展的主要抓手,按照“大集团引领、大项目支撑、园区化承载、集群化推进”的思路,倾力发展五大优势产业,推动园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榆横一体化经济融合。
   
“五年来,高新区共完成投资370多亿元,建成一批装备制造项目,以及轻纺、建材、物流、房地产、高档餐饮酒店、大型商业综合体等一批传统特色产业和现代服务业项目,多元并举的产业体系基本形成,产业规模和科技含量居全市前列。”高新区管委会主任赵勇介绍。

    能化产业方面,中煤180万吨煤制烯烃、延长20万吨甲醇醋酸、延长15万吨合成气制油、华电榆天化60万吨甲醇、华电榆横电厂、华电万吨级芳烃、中石化储油库等一批重大项目建成投产,华电100万吨煤制芳烃、延长益业60万吨煤制甲醇、华瑞120万吨真空盐等项目或正在启动建设,煤制油、煤制烯烃、煤制芳烃等世界领先的煤化工核心技术全部在高新区得到示范应用,能化产业成为高新区的主导产业。

    装备制造业方面,中煤煤机、天地煤机、大兴煤机、北星矿用机电制造、大洋能化矿用设备制造、通达计算机装备制造等项目建成投产,泰远20万套汽车防撞器、上海松昊大型钢结构等项目正在启动建设,初步形成与国家能化基地建设相配套的装备制造产业集群。

    新能源产业方面,西京电器一期建成投产,红杉风电、国华锦能光伏发电、西京电器二期等项目正在启动建设,新能源产业正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。

    传统特色产业方面,重点推进万民纺织园、雅牧纺织园、红星制衣、PVC管材、15万吨加气混凝土、100万吨山水水泥、德福康制药、天宁中药制剂、苦荞食品加工、果蔬饮料加工等提升改造项目,半数项目建成投产,部分项目正在建设,传统产业成为园区经济的重要支撑。

    现代服务业方面,重点推进大型商贸物流园、房产开发项目、高档餐饮酒店、大型商业综合体等建设,积极扶持电子商务、教育培训、文化创意、娱乐休闲、医疗健康、工业旅游等新兴服务业,有力推动了城市经济增长,促进了城市繁荣。

    建设城市新区——成为榆横一体化中最具魅力的板块

    几年前,茶余饭后,榆林市民都喜欢去位于市中心的世纪广场。市民王军说:“那个时候,世纪广场就是咱榆林人散步休闲、娱乐放松的好去处。大家都觉得广场绿树成荫、荷花舞动,优美的环境让人心情舒畅。”如今,高新区居民不用远行,就可以在家门口的公园散步游玩,短短几年,高新区市民切身感受到了这里从黄沙到绿地的变化。

    从2012年开始,高新区三年投资5亿多元搞绿化,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。沙河公园、景观公园内,绿地景观、花草树木,让人心旷神怡。“环境的改善,让高新区居民亲近大自然、改善生活品质的梦想成为现实。”市民张艳说。

    高新区按照“新区带动、板块推进、组团发展、拉大框架、提升品位”的总体要求,大力推动城市建设,五年来,各项配套设施累计投入100亿元。

    市政基础设施上,完成高新区、铁西区19条道路共计20公里的建设,启动了工业区9条道路共计23公里的建设;建成33公里园区铁路;完成18公里供热管网、40公里供排水管网、22公里路灯工程和20处交通信号工程建设;启动了榆靖高速立交桥建设,建成了开光桥、朝阳桥、榆林大道等一批地标性交通设施。

    环保设施方面,生活污水厂、生活垃圾处理场、工业污水厂和工业废渣场建成投运,建筑垃圾填埋场和高新区供水厂二期工程正在建设。

    公园广场和城市绿化方面,建成占地1000亩的榆林大道景观公园、占地260亩的沙河公园和3个绿地小广场,完成了现有广场、公园、道路、景观林带、入区企业单位共1.3万多亩的绿化和改造提升工作,实施了1100亩榆溪河西岸护坡绿化工程,启动了榆溪河生态长廊工程建设。2015年,高新区城市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0万平方米,城市绿化覆盖率由2010年的19%提高到2015年的33%。

    地标名片建设方面,建成了创业大厦、高科大厦、新闻大厦、西安榆林商会大厦、阳光广场商业步行街等一批地标建筑,榆林文化艺术中心等地标项目正在建设,初步形成了以阳光广场为中心的现代城市地标名片。

    房地产建设方面,巨丰小区、中央公园、奥林城、怀远曼哈顿、高新华府等一批商住小区基本建成,和顺嘉府、公园时光、高科广场等商住小区或正在建设;酒店及地产项目五年累计投入50多亿元,建成面积140多万平方米,在建面积130多万平方米。

    发展民生事业——加快推进一体化民生共享

    3月22日,在榆林高新一中的地理教室内,学生们正在聚精会神地观察着教室正前方的中国地理版图。这块版图上,对高原、平原、盆地、河流、湖泊等地形标识得颜色分明,显得高低起伏。学生胡艺欣说:“我很喜欢在地理教室上课,这间教室里,老师们采用很多高科技、现代化的教学设备,让我对地理学科知识产生了浓厚兴趣。”据校方介绍,高新一中有专门的物理教室、化学教室、生物教室、舞蹈教室、主持人播音室等,旨在给学生提供一个设施完备、培养兴趣的学习环境。
   
几年来,高新区一直坚持经济社会均衡发展、和谐发展。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,努力将发展成果普惠于园区群众和涉地县区。五年累计投入18亿元用于民生工程建设,有效解决了高新区的上学难、看病难、购物难等问题,同时也有效服务了涉地县区和村组,极大地减轻了榆横一体化其他区域的民生负担。

    教育方面,目前,共建成投运公办幼儿园1所、小学6所、中学2所,计划新建学校3所;高新区在职教师近500人,在校学生7000多人,初步建成从幼儿园到高中,规模适度、学制完备的教育体系。

    医疗卫生方面,医专附属医院和市第一医院二期工程正进行室内装修,计划近期投运,可增加900个床位;高新区妇幼医院和综合体检中心具备开工条件,计划2017年建成投运,建成后可增加400个床位。

    此外,安居工程方面,一期500套保障房主体完工,二期500套保障房正在建设。便民服务工程方面,志鸿、融智等3个大型综合农贸市场基本建成,园区加油(加气)站规划布局基本完成,具备开工建设条件。

    强化园区管理——保障园区高效有序运转

    “园区三分靠建、七分靠管。随着入驻高新区的企业逐渐增多、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和城市人口日益增加,我们的工作重心逐步从重建设转移到建设和管理并重上来。五年来,高新区重点加强了六个方面的管理工作,保障了园区高效有序运转。”赵勇说。
   
为了加强规划管理,高新区建立了规划、建设、综合执法等多部门联动的巡查执法机制,重点加强对地产项目、违规临建和户外广告牌匾的巡查执法,严厉打击各类违规建设行为,保障各类规划的严格执行。

    在土地管理方面,重点以土地管理促项目管理,严厉打击违法用地行为,严格落实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制度,确保每一寸土地都得到依法、合理利用,为园区项目建设做好了保障。

同时,加强了安全生产和治安管理。层层落实安全生产监管责任,全面推进安全生产“三化”建设,全面加强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,五年来无重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发生。重点充实了公安干警队伍,完善了网格化巡逻和社区警卫工作,实现了“天眼”工程对高新区的全覆盖,开展了一系列严打整治专项行动,长期保持对各类违法犯罪行为的高压态势,保障了园区安全稳定。

    此外,高新区还加强综合创建工作,开展了“六城联创”工作,重点对市容环境卫生、沿街门店、渣土车等进行了整治管理,大力开展城市绿化、美化、亮化工作,使创建工作走在全市前列。

    推进内部改革——建设高效的服务型政府

    “十二五”以来,高新区为了保障经济社会各项建设,一方面寻求市上的支持,另一方面也在自身职权范围内积极推行各项改革工作。“高新区通过实行自主改革,堵住了管理漏洞,激发了体制机制活力,运行效率和办事能力显著提高,准政府建设再上新台阶。”赵勇说。财政运行机制改革方面,启动运行了集中支付中心和非税收入管理中心,有效规范了预算支付和非税收入管理工作;严格实行公务卡结算制度,有效杜绝了支付漏洞,增强了财政资金运行的透明度,降低了行政运行成本。

    在自建项目管理模式改革上,成立了自建项目管理中心,自建项目统一归口到自建项目管理中心负责,有效克服了自建项目多头管理的弊端,进一步提升了各内设部门的履职能力。

    机关办事流程改革方面,全面推行服务承诺制、首问负责制、限时办结制、工作流程上墙公开制等,进一步简化办事流程,推动行政管理规范化、透明化、便捷化。

    为了实现政企分离改革,高新区对原有下属企业进行了优化整合,新成立了榆横集团公司,代表管委会进行项目投资和管理参控股企业;开展了行政人员企业兼职清理工作,推动集团公司自负盈亏,按现代企业模式规范运作。

    在社会事业管理模式改革上,逐步改变对园区社会事务大包大揽的管理模式,按照向社会购买公共服务的模式,有效节约了资金和人力、物力,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。

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方面,在全市范围内先行先试,重点实行了校级领导岗位聘任制、校长职级制、教师绩效工资制三大改革,从根本上打破了教育行政化趋向,实现了高新教育的高点起步、高质量发展,并为全市的教育改革作出有益探索。